一堂让信仰升温的课:重理工学子用脚步“丈量”邱少云精神
2025-08-04 14:35:57 来源: 第1眼TV-华龙网
第1眼TV-华龙网讯(郭晓彤 通讯员 王玉叶)烽火淬炼的信仰,穿透历史云烟;烈火铸就的忠诚,烛照青春征程。近日,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“渝心红岩少云先锋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,踏上英雄故土,来到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,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
据悉,他们精心设计了一条“邱少云纪念馆—邱少云故居—红色文化步道”的研学路线,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,在追寻邱少云烈士光辉足迹中,让英雄史诗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澎湃回响。
纪念馆里的“烈火课堂”:触摸信仰的温度
实践团成员心怀敬仰,肃穆步入邱少云烈士纪念馆。大厅中央,英雄的雕像巍然挺立,无声诉说着千钧力量。在泛黄的家书、打满补丁的旧棉衣等珍贵文物前,讲解员深情地叙述将时光拉回英雄的成长岁月。
“英雄并非生而伟大,而是在危难中选择了无畏与担当。”成员胡淑杰凝视展柜遗物,感慨万千。冰冷的展品,在青年专注的目光下仿佛有了温度,英雄的精神在平凡坚守的故事中愈发生动真切。
步入牺牲场景复原厅,1952年朝鲜战场那悲壮一幕重现眼前:烈火噬身,邱少云为守护潜伏纪律,以钢铁般的意志纹丝不动,直至生命最后一息。烈焰的呼啸声仿佛在耳畔,现场一片静默,成员谢博深受震撼:“‘纪律重于生命’,这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英雄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精神丰碑!”
随后,全体成员肃立于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前,真诚地献上白菊,深深鞠躬。当“怀爱国情挺膺担使命,承少云志青春力躬行”的青春誓言在广场铿锵回荡,英雄精神与青年理想完成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跨时空对话。

故居深处的“成长密码”:苦难里长出的坚韧
实践团带着更深的思考,走进邱少云故居。低矮的灶房、简朴的堂屋、狭窄的卧室,无声诉说着一个贫苦家庭在旧社会的挣扎。讲解员仔细讲述着旧有记忆——父亲为生计被推入涪江遇害,灾荒年全家靠观音土充饥——深深刺痛了成员们的心。
堂屋中央,一尊2023年捐赠的邱少云铜像格外醒目。捐赠者周学田是邱少云抗美援朝时的战友,他与战友们历时五年,易稿两百余次,方塑成这凝聚无限敬意的铜像,它静默矗立,是英雄永恒的象征。
讲解员特别提及邱少云奔赴战场前写下的家书,字里行间饱含为国奉献的热忱。1952年,这位铜梁青年跨过鸭绿江,最终在391高地化为烈火中的永恒丰碑。
不仅如此,邱家三兄弟及其后人的故事,更是一部鲜活的“红色家风”传承录:三弟邱少全毕生宣讲哥哥精神;四弟邱少华为地方发展鞠躬尽瘁;十五位子侄辈扎根家乡建设,其中邱少云的侄子邱光兵在部队积极立功授奖。一门忠烈,代代相传,英雄的品格在此找到了坚韧的源泉。

红色步道上的“精神接力”:行走中点亮信仰火炬
走出故居,实践团踏上蜿蜒的红色文化步道。在铜心驿站、家国广场驻足时,数日来的所见所闻在成员们心中激荡交融。
纪念馆里的烈火忠魂、故居中的苦难家史、展柜里的深情家书,在行走与交流中碰撞升华。邱少云精神的内核“对家国的至深热爱、对纪律的绝对恪守、于逆境中的坚韧不屈”,在青年学子心中愈发清晰、深刻。

正是基于这种追求沉浸式的深度探访与思考,实践团精心规划出这条主题鲜明、层次丰富的红色研学路线:在纪念馆感悟烈火真金般的纪律与忠诚;在故居体察苦难如何磨砺出金子般的心灵;通过步道行走与驿站交流,深化理解、凝聚共识,最终实现精神的内化与行动的自觉。这条路线不仅串联起物理空间,更构建起一条从历史通往现实、从感动迈向行动的精神桥梁。
此刻,实践团成员已将从少云故土汲取的磅礴力量,投入到“为山区留守老人定格‘最美笑容’”“走访老党员”“直播助农”“集体产业发展调研”等系列志愿活动中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,兑现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。邱少云精神,这永不熄灭的火炬,正通过青年一代的脚步丈量与心灵感悟,以这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媒,点燃更多心灵,照亮新时代的奋进征程!
责任编辑:徐力超